11月14日下午,我院举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全体师生参与实战操作。
此次演练是我院“安全强化周”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此前一周内已陆续开展危化品泄漏处置、微生物感染处置、细胞房酒精灯失火以及动物逃脱处置等四大专项演练,通过“全场景覆盖、多课题组联动”模式,全面提升实验室应急处置能力。
消防演练:实战化操作锤炼应急技能
14日下午的消防演练聚焦实验室初级火灾应对,火盆模拟易燃物引发火情的场景。消防科于小冬科长现场指导,并详细介绍了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他强调“一提二拔三对准四压”的灭火器操作要诀,并针对实验室特殊环境讲解火灾扑救注意事项。每位参与的研究生都进行了实战操作,他们表示:“实战演练让我真正掌握了灭火技巧,遇到突发情况能冷静应对。”
多场景演练:覆盖实验室高风险环节
除消防演练外,本周内研究院还针对四大实验室安全痛点开展专项训练:
危化品泄漏处置:模拟三氯甲烷试剂瓶倾覆事故,演练组严格遵循“隔离-通风-吸附-处置”四步法,使用专业吸附材料封堵泄漏点,并演示防毒面具、防护服等装备的规范穿戴流程。
微生物感染防控:设计菌液溅入眼睛、菌管刺破手指等场景,参演人员立即启动冲淋装置清洗,并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进行伤口处理,同步上报院感部门启动接触隔离措施。
细胞房酒精灯倒燃:针对细胞培养实验中酒精灯使用风险,演练组在通风柜内模拟燃料外溢燃烧,通过“断电-湿布-盖毯”三要诀快速控制火势,避免引发细胞污染事故。
动物逃脱处置:模拟实验动物(如小鼠)逃脱事件,安保人员迅速封锁实验室,使用专用捕捉工具安全捕获动物,并对逃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协同机制:多课题组联动保障安全闭环
本次系列演练整合了全院多个课题组全程参与,实现“信息共享-资源调配-行动协同”的无缝衔接。演练结束后,各部门围绕流程衔接、物资准备等细节展开复盘,优化应急预案中的关键操作操作规范。
长效机制:安全理念融入科研日常
我院近年来持续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构建“预防-培训-演练-改进”四维体系:每月开展安全设备检查,每学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每年实施全场景应急演练。此次“安全强化周”活动累计覆盖全院师生及所有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我院将实验室安全责任感,将安全意识转化为科研人员的行动自觉,为高水平研究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系列演练不仅检验了我院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更通过“以练筑防”的方式,将安全操作规范内化为师生的场景记忆,为实验室安全运行筑起一道“防火墙”。
(缪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