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本院举办了《祁通论坛第十期》,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李飞和厉廷有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李飞教授以《脑卒中后抑郁药物的研发》为题,结合自身二十多年在新药研发中的探索历程,讲述了针对我国数千万的卒中患者(75% 留有后遗症),以“药物+康复”协同方案,抑制神经兴奋毒性+增强GABA抑制性等策略,开发脑卒中神经保护候选药物“ZL006-05”,口服脑卒中后抑郁候选药物“LL-06”等创新药的研发和转化过程中披荆斩棘的精彩历程。
图一:李飞教授作学术报告
厉廷有教授以《基于SERT-nNOS偶联抑制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为题,讲述了团队如何从传统抗抑郁研究的“单胺假说”到“负反馈陷阱”的困境中破茧。并首次揭示大脑中缝背核区SERT-nNOS 蛋白偶联的“抑郁开关”,据此开发出2小时起效的候选药物 ZZL-7,打破了抗抑郁药 “起效慢、副作用多” 这一重大临床困局。此外,厉教授还就乳腺癌显像用分子探针的研发和转化历程作了深入的报告。
图二:厉廷有教授作学术报告
特种医学研究院院长高永静教授主持报告会,特种医学研究院和相关学院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本期论坛由特种医学研究院和超鹿大生(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人物简介:
李飞,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药物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药学会药物化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脑卒中神经保护、神经痛等相关创新药物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 Theranostics,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EJMC等学术期刊,授权发明专利三十余项。候选药物ZL006-05(first in class)2012年实现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000万元,2024年进入3期临床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口服有效的脑卒中后抑郁候选药物LL-06,2024年实现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000万元。
厉廷有,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药物化学系主任。长期从事镇痛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焦虑、抑郁方面的药物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 Science, Cell Medicine Reports, J Med Chem等学术期刊,授权发明专利二十多项。2024年乳腺癌显像用分子探针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合同金额3000万元。
(图/文 吴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