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暨2021年研究生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选拔赛通知 (第二轮)

发布者:刘玲发布时间:2021-10-02浏览次数:1552

为推动显微成像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创新实践,鼓励广大从事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富有工匠精神,鼓励研究生创新创造,巧思妙想,在科研过程中不拘一格,百花齐放,也为向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医学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以下简称为“省赛”)选拔输送优秀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将举办南通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学术坛暨2021年研究生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选拔赛。本次大赛以“借镜献礼庆百年”为主题。本次大赛通过考察参赛作品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为广大热爱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硬核”能力的舞台。

参加对象

我校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特种医学以及生物学等在读硕博研究生。

研究生以个人身份提交作品参赛,导师和从事显微成像照片拍摄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辅助指导的专任教师均可作为指导老师。

报名须知

(一)本次论坛采用线上报名、线上投稿。报名截止时间为20211025。报名选手将投稿作品(详见“作品要求”)以“学院-作者-手机号”命名,发送至各学院负责老师处,由各负责老师汇总统一提交。

各学院负责人联系方式和投稿邮箱如下:

单位

负责人

投稿邮箱

办公电话

神经所

王蓉

15288730912@163.com

0513-85051817

生科院

巩杰

jgong188@ntu.edu.cn

18806287840

医学院

彭亮亮

492011223@qq.com

0513-85051586

药学院

顾亚梅

416747662@qq.com

13962997713

特种医学研究院

刘玲

814706782@qq.com

0513-55003370

其他学院

袁圆

30400567@qq.com

17558731636

(二)本次论坛分选拔和答辩赛两部分。1026,所有通过形式审核的作品将发送至专家组进行盲审评比,评比优秀的30幅作品将入围答辩赛,并于1114PPT汇报方式举行,由专家组评审评定一、二、三等奖。

此次选拔赛前80%作品将直接入选省赛(https://innovative-imaging.ntu.edu.cn

投稿要求

(一)作品要求

此次论坛作为省赛的选拔赛,优秀作品将直接入选省赛,因此要求研究生在省赛官网(https://innovative-imaging.ntu.edu.cn/mbxz/list.htm)下载投稿模板,参考样板准备投稿作品。投稿作品要求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参赛作品标题体现艺术性,总长不超过20个字,不可增加副标题。作品需列明标题、参赛选手信息、其他作者信息及指导老师信息。作品包括三部分:参赛图片、图片基本信息和创新性总结,图片基本信息中,需提供样品准备、图像采集、图片处理等方面信息,作品须为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超声、CT或者核磁等拍摄得到的图片,拍摄对象为生物样品和人。拍摄仪器品牌不限,作品处理软件不限。

每位选手可最多投2件作品(分别投稿)。

(二)投稿方式

1.投稿作品须为研究生本人亲自拍摄并处理,不允许使用他人作品参赛。如投稿作品拥有一位以上作者,须在提交作品时注明,并获得所有作者的知情同意。

2.每件作品应写明指导老师(限1人),如作品获奖,将在选手获奖证书上刊印指导老师姓名,并为指导老师颁发证书。

3. 选拔选出30幅作品入围答辩赛,入围作品的研究生需进行现场PPT展示和答辩 (PPT模板可在大赛官网 https://innovative-imaging.ntu.edu.cn/mbxz/list.htm下载)。作者提交作品知识产权均归本人所有,组织方承诺,未经选手和指导老师同意,不用于除本论坛相关的任何其他用途。

参赛流程

1.选拔

各学院推荐整理所有参赛作品信息提交论坛会务组,截止日期为1025日。会务组进行形式审查后,提交评审专家,就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打分。1029日,根据专家打分结果,排名前80%的作品选拔入江苏省显微创新实践大赛,并于研究生院官网公示。其中前30幅作品将选入答辩赛环节。115-1110日为公示期,有异议者可在公示期内进行申诉,申诉作品将由论坛会务组处理。

2.答辩赛

1114日,选手采用现场PPT汇报的形式,就投稿作品相关实验的目的、实验流程(样品准备、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创新性总结四个方面对入围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回答专家评委的现场提问。作品以专家组评委评分总分作为最终得分。

3. 评审标准

1) 创新性(40%):实验设计、样品制备、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创新性。

2) 科学性 (30%):研究工作和内容的重要性,图片表征信息的丰富性等。作品的后期处理应以尊重科学事实为基础,作品内容不会让大众对拍摄对象造成误解。科研图片质量以能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为准。

3) 技术性(20%):样品制备和成像技术的难度,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和技巧性等。

4) 艺术性(10%):取图完整性、巧妙性、图像质量和艺术性等。

奖项设置

按决赛总分排名产生。其中一等奖2名,奖品为价值500元奖品和证书;二等奖4名,奖品为价值300元奖品和证书;三等奖4名,奖品为价值100元奖品和证书。优胜奖20名,颁发证书。

最佳组织奖(3名)——以学院为单位,入围选拔赛作品总数排名前三的学院,获得证书和1000元奖金。

本次论坛,由论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