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研究领域:主要围绕航海与潜水疾病、低氧等特殊环境影响与健康保障、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交通作业人员心理健康与安全保障、特种药物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期将研究成果用于特殊环境作业人员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为其提供医学保障,并为作业安全提供医学心理学技术支持。
近5年成果: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研究工作从整体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多个层次展开,使用多种先进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70篇,1人连续入选Elsevier神经科学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潜水打捞行业科技奖1项,市厅级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6部专业书籍等。
社会服务成效:
1)联合航运企业,开展航运安全和海员心理健康保障研究,编制船员心理工作指导手册,建立航运期间船员心理工作制度,掌握在航期间船员心理动态;指导企业开展海员心理健康服务,并开展海员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研究,保障航次安全;制定海员招聘选拔心理测评方法,为企业所用。首次在海运领域对我国船舶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探讨制约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原因,为政府决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调研形成的《重视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海员文化宣传,提高海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加快制定海员个税优惠政策,提升海员职业吸引力》、《个体船舶技术人员队伍成为航运市场重要力量、应加强管理和服务、促进队伍健康发展》三份专报经中国科协以《科技界情况》、《调研动态》报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委,促进了中国海员福利待遇如伙食标准、超期服务补贴、最低基薪标准的提高。
2)与潜水打捞行业的主要企业合作,开展深潜水作业过程中的饱和潜水技术,特别是潜水员健康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潜水作业。2014年初配合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等单位完成200米氦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为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在中国南海海域成功实施奠定了基础。2017年底服务烟台打捞局,完成180米氦氧饱和潜水模拟试验,为烟台打捞局在饱和潜水技术方面实现零的突破,为其开展海上深潜水实际作业奠定了基础。
上述应用研究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海运、潜水打捞作业的安全与高效,获得行业内的好评,社会效益显著,间接的经济效益巨大,扩大了本校和本研究院在行业乃至全国的影响,学科特色与优势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