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况

发布者:翁凌燕发布时间:2019-03-11浏览次数:520

特种医学学科介绍

 1993年获批“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升格为“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南通大学获批博士授权单位,我们的“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影响与防护研究”成为“基础医学”博士培养方向,参加“基础医学”优势学科建设。2006年“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2年、2016年“特种医学”学科被连续评为“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获财政部资助创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创新平台”,“航海医学”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交通主干学科之一,并资助1800万元建设“航海心理学与潜水医学实验中心”, 2015年在“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设置特种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主要工作:开展航海、潜水、高原低氧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危及交通运输等作业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与防护、相关疾病的防治及安全作业的医学及心理学保障技术研究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中仅有的航海医学研究专门机构,特色鲜明。我们瞄准特殊环境安全作业的实际需求,加强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并在航海、潜水等交通运输行业内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本领域同行专家及所服务行业的认可,学术影响、学术地位与行业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成为中华航海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挂靠单位。


 学科队伍

研究院下设航海与潜水医学研究室、低氧生物医学研究室、疼痛医学研究室、应激医学研究室、交通心理研究室、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教育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双创人才2人、省“333”工程人选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3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1人近6年连续入选Elsevier神经科学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形成航海与潜水医学、低氧生物医学、疼痛医学、应激医学、交通心理研究五个研究团队。目前的学科队伍结构如下图所示:

 研究生培养

 培养历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年。已培养300多名硕士研究生,很多研究生考取国内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以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为代表的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近况:目前在读研究生49名,全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生均经费>5万元/年,满足进行严格和系统科研训练的要求,极大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近5年获校研究生优秀论文17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8项;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省硕士论文抽检“优秀”率22.2%,“良好”率96.3%。

 学术交流: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多名院士和著名专家来研究院作报告,选派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知识面,扩大研究生视野。每周举办学术活动,确保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有8-10次学术演讲机会。

 其它方面:重视研究生管理,院领导、导师与研究生管理人员齐心协力,为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创造机会与条件。除学校举行的文体活动外,研究院还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节日联欢会,趣味运动会,篮球、羽毛球等比赛,以及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


 学术交流

5交流情况:组织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出访国外大学或参加国际会议交流33人次,举办2次国际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知名学者讲学,推荐优秀研究生赴海外学习、研究、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鼓励教师赴海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匹兹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研修。协助学校办好《交通医学》杂志,为本行业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交通医学的发展。

 学术任职情况:有多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及相关专业委员会、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江苏省卒中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基础学组国际脑血流代谢协会、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挂靠本研究


 实验室建设

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近3000万元,含进口仪器设备1400万元,单件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0余台套。实验仪器设备较齐全、先进,实验环境良好,为研究生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航海心理学与潜水医学实验中心”成为服务交通运输系统航运与潜水打捞行业的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特种医学研究实验室”为提升特种医学研究水平提供了高端的仪器设备条件,使研究院科学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地方与行业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